陨石撞击地面形成的陨石坑称为陨石坑。大多数陨石质量很小,会因大气的阻力而减速。降落速度一般为每秒几十米到三百米,所以弹坑很小。当一块大陨石降落在地球上时,由于大气减速有限,它会高速撞击地面,瞬间释放出巨大的动能。大部分陨石物质和撞击点周围的大量地面物质将被完全粉碎气化,形成一个比陨石大得多的陨石坑。迄今为止,地球上已经发现了78个大陨石坑。最著名的是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巴林杰陨石坑,直径达1240米,深度达170多米。
火山口距地面约40米。它是一颗直径60多米、重量超过10万吨的铁陨石以每秒约20公里的速度与地球相撞而形成的。研究表明,平均每万年就有重达数万吨的大型陨石撞击地球。因为地球上有空气和水,在长期的风吹雨打下,陨石坑原本的形状已经改变,所剩无几。在水星和月球上,它通常保持不变。除了陨石坑,还有陨石坑。
陨石的种类和特征
陨石有多种形状,包括钝圆锥体、多面体、椭圆体、扁球体和各种不规则形状。从外观上看,陨石一般有小于1mm的黑色或黑褐色熔壳和一些有凹痕的气体痕迹,是在高空和大气中高速摩擦熔化形成的。根据熔融物质流动的轨迹和熔融壳上空气痕迹的排列,可以确定陨石在大气中的飞行方向。
根据对世界各地收集到的陨石的研究分析,根据陨石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陨石可分为陨石、铁陨石和铁陨石三大类。陨石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还有少量的铁、镍和铁的硫化物。它是最常见的陨石,占陨石总数的92%。陨石可分为球粒陨石和非球粒陨石,其中球粒陨石占陨石总数的84%;铁陨石主要由铁和镍组成,并含有少量的硫化铁、磷化物和碳化物。其重要特点是镍含量高,超过5%,而地球天然铁中的镍含量不足3%;铁陨石由大致相等的硅酸盐和铁镍金属组成,是陨石和铁陨石之间的过渡陨石。分为橄榄石镍铁陨石和铁陨石。除了以上三种陨石外,还有微陨石和陨冰,也属于陨石的范畴。微陨石是落在地球上的宇宙尘埃颗粒,直径小于1毫米。它们主要由铁和镍组成,还含有硅、锰、镁、钴等元素。它们通常具有磁性。陨石冰是一种来自行星际空间的罕见冰。它落地后很快就变成了水,所以很少。
世界上最大的陨石是中国吉林一号陨石,重达1770公斤;
美国诺顿弗内斯陨石次之,重1079公斤;美国的长岛陨石位居第三,重达564公斤。最大的铁陨石是来自非洲纳米比亚的戈巴陨石,重约60吨,至今仍在原地;
第二大陨石是来自格陵兰岛的月角一号陨石,重约33吨,目前陈列于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新疆第三大铁陨石重约30吨,从侧面看像一只银色的骆驼,所以当地人称它为“银色骆驼”,1965年从大漠来到乌鲁木齐展览馆。
从天而降的贵金属
在我国这样历史悠久的古墓葬中,经常会发现一些用铁陨石制成的器物,这说明古人很早就开始尝试使用陨石了。河北省藁城县一座商代中期古墓出土了一件铁边青铜越锅。它的铁边是由八面体铁陨石锻造而成。河南莒县出土的两件商代晚期至周代初期的青铜兵器,也是用铁陨石制成的。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科学家分析了两种含碳球粒陨石,首次在其中发现了有机化合物。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人们在陨石中发现了60多种有机化合物。大多数学者认为,陨石中有机物的来源是非生物合成的“前生物物质”。大多数陨石来自小行星,少数来自类地行星。研究发现,1984年在南极洲发现的ALH84001陨石来自火星,火星被小天体撞击后以陨石的形式漂浮到地球。
在这颗陨石中,存在着有机大分子——多环芳烃。这表明火星可能在数十亿年前就已经拥有相当温暖湿润的气候,适合生命的存在和维持。这一发现再次引起人们对火星生命和火星太空探索的关注。有科学家认为,坠落的地球为生命的起源提供了“原材料”,而最早的生命元素来自陨石。
曾刊登在《自然》期刊上的一项研究称,如果40亿年前没有陨石撞击地球,人类将永远看不到珍贵的黄金。原因是在地球形成过程中,铁水,包括金、铂等金属,逐渐沉淀到地心,形成地核,根本无法开采。地球硅酸盐地幔中的贵金属已所剩无几,可回收量远低于已开采量。事实上,地幔中的贵金属比预测的多数千倍,表明它们来自陨石雨的影响。为了检验这一理论,几位英国科学家分析了格陵兰岛的古老岩石,这些岩石是在地核形成之后和陨石雨之前形成的。
他们将这个样品与地球上其他地方的岩石进行了比较,发现一克格陵兰石中的钨含量仅为百万分之一克,182钨比现代岩石中的钨含量低15%。钨同位素的组成可以清楚地显示出地球原始物质与外星陨石添加物质的区别。据计算,通过陨石雨落到地球上的黄金数量,与地球上额外可开采的部分惊人地吻合。据估计,当时地球被2000亿吨陨石轰击,今天工业上使用的贵金属大部分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陨石的最大来源
天文学家称小行星为陨石之母,这意味着大多数陨石是小行星和近地小行星撞击地球时散落的碎片造成的。
通过分析黎明探测器的数据,科学家们对巨型小行星灶神星的地形特征及其与地球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它已经观察灶神星一年了。它在灶神星南极发现了一座高达珠穆朗玛峰2.5倍的高耸山峰。科学家们现在相信这座山是在被陨石撞击时形成的。灶神星直径525公里,是太阳系小行星带中第二大天体。在过去的两个世纪里,科学家们通过地基和天基望远镜拍摄了大量灶神星的图像,但对其细节知之甚少。根据《黎明报》获得的最新数据,灶神星形成于约45.6亿年前,是已知唯一一颗经历过太阳系早期的小行星。它的核心半径为110公里。数据还显示,正如预测的那样,地球上发现的一组独特的陨石确实来自灶神星。这些陨石中的辉石与灶神星表面的岩石一致,表明灶神星是地球上最大的陨石来源地。
多年来,研究人员一直在世界各地寻找灶神星陨石碎片,利用它们的化学成分作为“指纹证据”来揭示它们是否来自灶神星。地球表面有许多来自灶神星的陨石碎片。黎明号的首席科学家克里斯·罗素认为,灶神星高耸的山峰是由一颗较小的恒星碰撞形成的,这颗恒星在形成高耸山峰的同时,还溅射出了大量的灶神星陨石碎片。进入地球。科学家可以将陨石样本与山岩成分进行比较,以获得更多证据。
陨石已被切片,在偏光显微镜下可以看到一些彩色图像。其中一些被归类为hed陨石,可能是从灶神星坠落到地球上的。这是因为Hed陨石的可见光和红外光谱与灶神星非常吻合。他们起源于灶神星的假设也与黎明号的最新数据一致。
小行星也是太阳系家族的成员。它们也绕太阳公转,但它们很小。它们大多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与太阳的平均距离为277个天文单位,即4.14亿公里,被称为小行星带。灶神星是小行星带中仅次于谷神星的第二大天体。但对于临近黎明的飞越,科学家们还不清楚它的地貌特征,更不用说它是地球上最大的陨石产地了。由此可见利用航天器探测天体的重要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