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体育APP官网

真藏实窖口子酒的历史传承

真藏实窖口子酒的历史传承

口子窖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淮北濉溪的酿酒历史。

淮北市,目前安徽省面积最小的地级市,但她却拥有着2700多年的酿酒史,是安徽十大名酒之一口子窖的发源地。春秋战国时期,汴河与濉河交汇形成了口子镇,这里的古泉井水(口子老井,又名“仙指井”)颜色碧绿,清冷透骨,无悬浮物,堆杯不流,沸不溢锅,水质清澈纯净,入口微甘,硬度适中,最适宜酿制优质酒,素有“清泉先含三分味,掘土三尺可闻香”的美誉。随着酿酒业逐渐兴起,因地得名,人们习惯地将口子镇出产的酒称为“口子酒”。《左氏春秋》载:宋国迁都相山,宋侯歃血盟侯于渠(渠沟距该厂1.5公里),所饮之酒就是当时的口子酒。《宿州志》载:早在13世纪的元代,此酒已大量生产,官府设酒监课税。明末清初时期,酒坊已增加到30余家,濉溪成为远近闻名的酒乡。

随着口子酒名声越来越大,从清朝顺治元年开始,濉溪每年正月十五和十月初一都会举行“乡饮酒礼”,由地方官员及乡里缙绅到各酒坊道贺,然后分别品尝酒坊主带来的美酒,鉴别优劣,一年两度,遂成乡规。康熙、乾隆年间,濉溪市面更为繁荣,每年农历三月十八的相山庙会,一些来自外地的香客商人,为了品尝濉溪名酒,便在濉溪投宿。迄今,还流传着“相山的庙会,濉溪的买卖”的说法。

古代文人墨客、达官巨贾,在品尝了口子酒后,留下了数百首脍炙人口的诗章,翰林戴国士曾游濉溪,夜泊濉水,饮酒赋诗,写下了“橘徕疑楚泽,沽酒读离骚”的优美诗篇。明末相山隐士任柔节曾以“隔壁千家醉,开坛十里香”的诗句赞美口子酒。清代乾隆皇帝南巡时,品尝该酒后题字“惠我南黎”。嘉庆年间,南京、江西、山西等地商人云集濉溪,口子酒畅销各地。民国期间,口子酒在青岛、北京举办的“铁路沿线土特产展览会”上被评为“甲级名酒”。1912年(民国元年)津浦铁路全线筑成通车,为口子酒外销创造了有利条件,由于所产之酒品质优良,北销平津济,南售京沪杭,濉溪酿酒业得到迅速发展,出现了72家酒坊争雄的局面。当地流行着这样的民谣:“团城七十二,居中尽得法,千瓮皆上品,甘美泉水佳”。

展开全文

民国三十七年底,濉溪解放。1949年5月18日,人民政府赎买了私人酿酒作坊“小同聚”等酒坊,创立了“国营濉溪人民酒厂”。1950年,国家对酿酒实行专酿专卖政策,私人酿酒作坊“广益”、“允成”、“福泉”、“春和园”、“德源兴”、“仁源”等并入“国营濉溪人民酒厂”。1970 年,由于设立淮北市等沿革的变化,濉溪人民酒厂一分为二,分为淮北市口子酒厂和濉溪县口子酒厂两家大型企业,有“口子”牌和“濉溪”牌之分。三角形瓶是“濉溪”牌的代表,大帽子瓶是“口子”牌的代表。1997年9月,两“口子”重新联合,组建成安徽口子集团公司,统一使用口子牌。2002年,改制成立了安徽口子酒业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5月变更名称为安徽口子酒业有限责任公司。

和口子窖酒原产地位于同一纬度的法国波尔多葡萄酒,因其独特的窖藏工艺闻名于世。传说酿酒大师于每月15日都要将装满美酒的橡木桶顺时针转动15°,直到美酒醇熟。同样,在淮北平原,兼香型口子窖酒的窖藏工艺,更是因其严苛和复杂而令人赞叹……

美酒不仅要耐住寂寞,守足年月,更要在地上地下辗转三次,反复品味,方可以灼灼芳华敬奉世人。口子窖酒的窖藏,被称为“三步循环储酒法”。

口子酒独创的菊花红心曲

酒蒸出后根据等级不同分别存放,其中用于调制口子窖的优级酒需先储存于地上不锈钢大罐,放置一年,经历春夏秋冬四季转换,使酒体内分子间进行初步磨合;再转储于地下酒库,进行窖藏,因地下凉爽、湿润,能使酒中的各种成分充分融合,进行老熟,达到一定的年限后,再次移至不锈钢罐群内进行口感微调,然后放置半年使酒体稳定。经过这样长期储存,使得酒内各种物质之间,以及各种物质和水之间的契合度都达到最佳状态,同时,使口子窖酒的各种香气特征均衡、协调。

口子酒独特的封酒技法

在这由地上自然醇化到地窖长期老熟,然后再回到地上的三步循环储存的每一步中,不仅要用全球最先进的气象色谱分析仪对酒体进行理化分析,检测各种微量元素是否达标,更要由国家酿酒大师亲自品评,进行调味,找到酒体各种细微特征之间的黄金比例,使口感达到最佳,使得真藏实窖口子酒的“兼香”特点,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