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365软件下载

曹丕的军事能力到底怎么样,为什么他只攻吴不攻蜀?

曹丕的军事能力到底怎么样,为什么他只攻吴不攻蜀?

曹丕在位七年,期间三国的局势基本处于均衡状态。作为三国时期首位登上历史舞台的“二代”,曹丕的军事能力如何呢?他的作战表现如何呢?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他在与对手的较量中的表现。

对吴作战:三征皆败,笑柄四起

曹丕共发动了三次对东吴的攻击,但遗憾的是,没有一次取得胜利,后两次他亲自出征,甚至弄出了不少笑话。

第一次攻吴发生在220年,曹军发动了三路进攻。东路军由曹休和张辽带领,成功攻占了江北的洞口,取得了局部小胜。随后,东路军进攻徐陵,虽然取得了一场大胜,但终究未能攻下这个重要基地。西路军由曹真和夏侯尚指挥,进攻江陵未果,而中路军的曹仁更是在濡须口遭遇大败。最后,曹丕派出的20万大军无功而返,兴师动众,付出的代价却没有带来任何实质性成果。

224年,曹丕再次亲自出征吴国,第二次攻吴。此次他选择从广陵郡(今扬州)渡江进攻东吴。然而,东吴将领徐盛献计,临时在建业附近搭起围墙,还在上面放置了假箭楼,并在长江中布置了船只。尽管许多人认为这个防守计划毫无用处,但曹丕看到这些假装的防线后,竟然误以为东吴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于是下令撤退,结果连敌人都没碰到就匆忙退兵,实在让人忍俊不禁。

第三次攻吴发生在225年,这次曹丕集结了大量水军,从涡水出发准备向长江进发。然而,命运似乎并没有站在曹丕一方,那年的冬天异常寒冷,河面结冰,水军根本无法顺利行进。曹丕不得不命令撤退,途中还被东吴的敢死队追赶,最终曹丕慌忙逃命,狼狈不堪。

对蜀作战:错失时机,一战未打

尽管曹丕在位时,蜀汉的局势不稳,国力衰退,但他却错失了多次对蜀汉发动进攻的机会。

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中被孙权击败,随后病死于白帝城。那时,蜀汉内部出现了大量人事更替,关羽和张飞也已丧命,蜀汉的国力急剧下滑。曹丕本可以抓住这个时机发起攻击,但他却没有做出反应。

225年,南中地区爆发叛乱,蜀汉的将领诸葛亮亲自南征。蜀汉北方的防线变得空虚,但曹丕依然没有趁机进攻。

展开全文

当然,曹丕也面临一些来自蜀汉的防守压力。蜀汉汉中地区由魏延长期负责防守,他通过修建大量军事堡垒,将敌人拒之门外,大大增加了魏军进攻的难度。

尽管如此,曹丕还是在其他领域收获了一些成果。比如,孟达带着房陵、西城和上庸三郡投降了曹魏,而黄权也带领着刘备攻吴时的北路部队投降了曹丕。

攻吴不攻蜀:战略错误,心胸狭隘

从上述战况来看,曹丕的军事能力相当有限,根本没有继承父亲曹操的军事天赋。他不仅在临阵指挥中表现差强人意,在把握战略机会方面也大打折扣。

曹丕为何只对东吴发动进攻,而不攻打蜀汉呢?这与他心胸狭隘和过度的报复心理密切相关。曹丕继位时,孙刘联盟已经瓦解,孙权失去了与刘备的联盟,这为曹魏提供了有利的机会。可曹丕却错误地选择了挑起孙权与刘备的斗争,试图坐收渔翁之利,并且天真地以为通过赠予孙权“吴王”的名号就能收服孙权。但当孙权拒绝派儿子去洛阳做人质时,曹丕才意识到自己被孙权算计了。

因此,曹丕心生报复之心,决定对吴国发动更多的进攻,而忽视了蜀汉内部的不稳。虽然蜀汉当时在政治上并不稳固,但曹丕依旧无动于衷,反复向东吴发起进攻,却始终未能取得理想的成果。

打仗是个需要不断磨练的技能,曹丕的指挥水平与父亲曹操相比,差距巨大。可惜,他在位时间只有短短七年,年仅四十便早逝,没能有更多机会提高自己的军事才能。

总体来看,曹丕的军事表现远未达到他父亲曹操的水平,他的战略眼光和执行力均有所欠缺,错失了许多重要的机会。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