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365软件下载

salzburg是哪个国家的,salzburg怎么读音

salzburg是哪个国家的,salzburg怎么读音

一、城市概况萨尔茨堡(Salzburg,又译萨尔斯堡),位于奥地利的西部,地处阿尔卑斯山(The Alps)北麓,是奥地利共和国萨尔茨堡州的首府。截止2017年12月31日城市总人口为153,377,是继维也纳(Vienna)、格拉茨(Graz)和林茨(Linz)之后奥地利的第四大城市。中心坐标:47°48′N,13°2′E;西偏北距慕尼黑(Munich,德国巴伐利亚州首府)空间115千米,东北距林茨空间107千米,东南距格拉茨空间198千米,东偏北距维也纳空间250千米。

萨尔茨堡是欧洲绿化覆盖率最高的中心城区。长250米,最宽处150米的萨尔茨堡要塞(中欧现存最大的一座要塞)坐落在要塞山上,是萨尔茨堡城市的标志。地跨奥地利和德国,总长225千米的萨尔茨河(Salzach,因河最长的一条支流)流经城市中心将城区分隔为老城(左岸)和新城(右岸)两部分,为山城萨尔茨堡挂上了一条蓝色的飘带。

二、历史沿革696年,传教士圣鲁珀特(St. Rupert)来到萨尔茨堡并建造了圣彼德(St.Peters)的本笃会修道院(Benedictine),现被视为萨尔茨堡的发源地。

德语“萨尔茨堡”意为“盐堡”,因附近的盐矿和城堡而得名,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是在755年。

萨尔茨堡在神圣罗马帝国时期(Holy Roman Empire of the German Nation,962—1806)是其一个独立的大主教教区,直到1803年神圣罗马帝国通过法律,实施政教分离,萨尔茨堡大主教失去了统治地位;萨尔茨堡与弗赖辛(Freising,隶属于德国巴伐利亚州)和帕绍(Passau,隶属于德国巴伐利亚州)合并,改由弗朗茨二世(Franz II,1768—1835)的兄弟托斯卡纳大公(Grand Duke of Tuscany)斐迪南三世(Ferdinand III,1769—1824)管辖,并获得选帝侯资格。

1805年奥地利人在奥斯特里茨战役(The Battle of Austerlitz)中失利后,奥地利的蒂罗尔州(Tyrol)被割让给巴伐利亚;作为交换,萨尔茨堡和贝希特斯加登(Berchtesgaden)则划归了奥地利。

1810年萨尔茨堡再次易主成为巴伐利亚的一部分,1816年维也纳会议(1814.9—1815.6)后萨尔茨堡归还奥地利,而贝希特斯加登则继续归属巴伐利亚,这个局面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1850年萨尔茨堡脱离林茨的管辖获得自治权。

1919年举行了第一次民主选举。

1938年4月30日,德国在萨尔茨堡焚书、逮捕犹太人和不同政见者;同年11月9日“水晶之夜(Crystal Night,青年团、盖世太保和党卫军袭击德国和奥地利的犹太人的事件,标志着对犹太人有组织屠杀的开始)”萨尔茨堡的犹太教堂被毁。

1942年德国在萨尔茨堡建立了战犯集中营;1943年在山丘上建起了防空洞。

1944—1945年,美国空军共发动15次空袭,萨尔茨堡46%的建筑被摧毁或损坏(其中民房7,600间),有超过550人在空袭中丧生,14,563人流离失所(受损最严重的是火车站附近地区和中心城区,包括萨尔茨堡大教堂的穹窿和莫扎特故居,不过除了大教堂与桥梁以外,大部分巴洛克建筑都保存完好)。

1945年5月4日,美军攻占了萨尔茨堡,德军上校汉斯·莱普尔丁格尔没有抵抗。美军任命里夏德·希尔特曼为萨尔茨堡市长,阿道夫·舍梅尔为萨尔茨堡州州长,并成立了奥地利社会、奥地利人民党和奥地利。

萨尔茨堡解放后,无家可归的难民、犹太人和旅居国外的德国人蜂拥到萨尔茨堡,1946年12月有约13,200个难民从东欧和中欧聚集到萨尔茨堡和周边;为了安置这些难民,萨尔茨堡共建造了8座难民营。

1945年8月11日,市民们迎来了二战后的首次萨尔茨堡音乐节。

1945年9月26日,萨尔茨堡成为奥地利共和国重建后第一个表示支持和承认维也纳卡尔·伦讷(Karl Renner,1870—1950)政府的联邦州。萨尔茨堡与上奥地利州(Upper Austria)和施蒂利亚州(Steiermark)的一部分组成了二战后美军在奥地利的占领区,美军最高指挥部就设在萨尔茨堡,借助马歇尔计划(The Marshall Plan,即欧洲复兴计划)和美国的经济援助,萨尔茨堡很快恢复了经济。

三、在萨尔茨堡出生的名人沃尔夫冈·阿马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音乐天才,奥地利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

歌曲《平安夜》由附近村镇奥伯恩多夫(Oberndorf)牧师约瑟夫·摩尔(Joseph Mohr)作词,邻村音乐教师弗兰茨·格鲁伯(Franz Gruber)作曲,1818年平安夜首次由教堂唱诗班演唱,从此传遍了整个世界。

克里斯琴·多普勒(Doppler, Christian Johann,1803—1853),奥地利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多普勒效应的发现者。

希腊国王奥托一世(Otto, King of Greece,1815—1867),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一世(Ludwig Karl August,1786—1868)的儿子。

汉斯·马卡特(Hans Makart,1840—1884),法国学院派画家,奥地利学术史、设计师和装饰师,萨尔茨堡城中心的马卡特广场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格奥尔格·特拉克尔(Georg Trakl,1887—1914),20世纪奥地利表现主义诗歌先驱、抒情诗人,德语区重要的印象主义和表现主义诗人。

赫尔曼·威廉·戈林(Hermann Goring,1893—1946),德意志第三帝国空军司令兼帝国元帅。曾担任过“盖世太保”首长、“四年计划”负责人、国会议长、冲锋队总指挥、经济部长、普鲁士邦总理等跨及党政军三部门的诸多重要职务,并曾被指定为接班人。

阿尔贝特·施佩尔(Albert Speer,1905—1981),担任的私人建筑师,德意志第三帝国建筑总监,军备与战时生产部部长。

赫伯特·冯·卡拉扬(Herbert von Karajan,1908—1989),奥地利著名音乐家、指挥家。

罗兰德·拉特针博格(Roland Ratzenberger,1960—1994),奥地利一级方程式赛车车手。

四、萨尔茨堡音乐节萨尔茨堡音乐节(Salzburg International Art and Music Festival)创立于1920年(二战期间被迫停办,1945年8月11日恢复),是全世界水准最高和最负盛名的音乐节庆(当初是为纪念莫扎特而专门设立的,指挥家卡拉扬曾亲自领导与指挥音乐节长达30多年,使得萨尔茨堡音乐节名气扶摇直上),历史悠久,颇具盛名,是奥地利具有国际声誉的大型文化活动之一,在世界文艺领域占有重要地位,每年总会吸引数百万人次前往观赏。

萨尔茨堡音乐节自创办以来,始终遵循“在萨尔茨堡只需要强烈的艺术感受”的指导原则,音乐节创造了一个成功艺术节的典范,只有精心打造的巨作和艺术大师才能收到节日组委会的邀请;能够被邀请入列的艺术大师绝对是对音乐家的最高礼赞。

每年的7月下旬至9月初的萨尔茨堡,音乐节大厅、莫扎特音乐学院、州立剧院、米拉贝尔宫等都有音乐活动安排。来自全球最好的指挥家、舞台指导、乐团、歌唱家、演员和演奏家聚集在萨尔茨河畔。演出的歌剧主要以莫扎特和理查德·施特劳斯(Richard strauss,1864—1949,萨尔茨堡音乐节创办人之一)的作品为主,同时也上演一些具有意大利、德国等风格的歌剧。音乐会的交响乐演奏会还举办各种专题的独唱、独奏音乐会等。除了莫扎特音乐会外,萨尔茨堡音乐节的传统主秀还有一场名为Jedermann的话剧表演。后者为一种流行于15、16世纪的道德劝说话剧,每年固定在萨尔茨堡旧城的大教堂前演出。

五、电影《音乐之声》的拍摄1965年,好莱坞电影《音乐之声》在萨尔茨堡与其附近的山区拍摄。故事是根据一个萨尔茨堡修女的真实经历(自传《冯·特拉普家的歌手们》)改编的。主人公的原名为玛丽亚·冯·特拉普(Maria Von Trapp),她被派到一个奥地利家庭照料7个失去母亲的孩子。玛丽亚和孩子们组成了一个家庭合唱团在奥地利巡回演出,她与特拉普男爵相爱并结婚。二战爆发后,她们一家经历千辛万苦,凭借着歌声,逃离了德国占领下的奥地利。影片获得了同年10项奥斯卡提名,最后获得包括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和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在内的5项,成为全世界最成功的影片之一。

随着《音乐之声》的热映,影片中脍炙人口的插曲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传唱,由此萨尔茨堡这座城市也就更加闻名于世了。

六、萨尔茨堡部分旅游景点萨尔茨堡城内巴洛克式的建筑风格具有独特的魅力,是奥地利著名的旅游胜地,萨尔茨堡大教堂(Salzburger Dom)和米哈贝尔花园(Mirabell Gardens)为代表建筑,整个萨尔茨堡老城在1996年12月5日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萨尔茨堡要塞

萨尔茨堡要塞(Hohensalzburg,霍亨萨尔茨堡)长250米,最宽处150米,始建于1077年,1861年竣工,巍峨挺拔耸立在旧城区100多米高的丘陵之上,是中欧地区规模最大的一座古城堡,成功地保护萨尔茨堡900年之久,为萨尔茨堡完美无缺的城市剪影中的点睛之笔,也是萨尔茨堡的标志。

萨尔茨堡要塞曾经是历代萨尔茨堡主教的居住地,整个城堡的面积很大,四周的城墙又高又厚,堡内有街道、庭院和多座建筑物,如大主教举行盛大宗教仪式的厅堂、音乐厅、主教居室、兵器馆、囚犯馆和中世纪刑具展览馆等。

萨尔茨堡大教堂

萨尔茨堡大教堂是萨尔茨堡最重要的宗教建筑,以其雄伟的立面和巨大的穹顶(乔瓦尼·安东尼奥·达利欧设计于1660年),体现了阿尔卑斯山一侧早期巴洛克风格雄伟的特征。教堂广场则构成了大教堂的前庭,在其中央矗立着1766—1771沃尔夫冈与约翰·巴布提斯特·哈根瑙尔为希基斯蒙·施拉腾巴赫伯爵大主教建造的圣母柱。

萨尔茨堡大教堂始建于774年的圣维吉尔时期(745—784),自落成之日起,它就与教廷王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1598年的一场大火后,1614年主教马库斯·史提库斯(Marcus Stekus)依照桑提诺·索拉力的设计开始重建这座大教堂;1628年,新教堂在巴黎斯·罗德龙(Paris-Lodron)主教主持了大教堂的落成仪式。从教堂被大火中烧毁到被重建和扩建,这一系列过程无一不见证了萨尔茨堡教主至高无上的权力与独立性。

1944年,大教堂的屋顶和部分圣坛被美军轰炸摧毁,后又被重新修葺;1959年又根据其原来结构的基础上做了扩建。刻在门栅栏上的年代标志记录了“774”“1628”和“1959”3个年代里的3次修葺。在正墙里面上有4座巨大的雕像:手持钥匙和宝剑的圣徒彼得和保罗,手持盐瓶和教堂模型的州守护神圣徒鲁佩特和维吉尔。作为墙饰的2个印有花纹的盾代表了大教堂的两名主要建造者马库斯·史提库斯和巴黎斯·罗德龙。教堂博物馆中还藏有丰富的藏品。

米拉贝尔花园

莎乐美·阿尔特(Salome Altier)是受人尊敬的商人兼议员威廉·阿尔特(William Altier)的女儿,是大主教沃尔夫·迪特里希·冯·莱特瑙(Wolf Dietrich von Raitenau)最钟情的情人(她为大主教生了15个孩子,其中10个活了下来)。1606年,大主教为其在城墙之外建造了这座宫殿,人们称之为“阿尔特瑙”。1612年,大主教被强迫免职后被关在要塞中,死后其继任者马库斯·史提库斯(Marcus Stekus)为抹去这段不光彩的“故事”,将“阿尔特瑙”改名为“米拉贝尔花园(意大利女名,意思是惊人的美丽)”。1721—1727年间这里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并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建筑群,众多雕象也是构成这座巴洛克杰作的重要部分。1818年4月30日的大火严重损坏了米拉贝尔花园,唯一留下来的是通向花园的大理石楼梯和大理石大厅(主教庆祝大厅)——中欧最美丽的婚礼大厅。大理石大厅主要用于会议,纪念活动和有情调的音乐会。今天这里是萨尔茨堡市长及市政办公楼。海尔布伦宫和它的宫殿花园、喷泉也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影片《音乐之声》的有很多场景也是在此拍摄的。

莫扎特故居

莫扎特故居(Mozarts House)坐落在萨尔茨堡老城粮食胡同(Getreidegasse)9号的哈根瑙尔楼(Hagenauer Haus)三层。1747年,莫扎特的父亲雷欧波得·莫扎特(Leopold Mozart,1719—1787)租下了这栋楼的第3层,音乐天才莫扎特1756年1月27日就在这里出生。自1917 年起,这里被作为莫扎特纪念馆对外开放。

在莫扎特故居外墙高处镶着很大的英文艺术字:“Mozarts geburtshaus(莫扎特出生地)”;一面长长的奥地利国旗从6层一直垂到2层;在拱形大门旁刻有“莫扎特博物馆”字样,顶端有莫扎特头像浮雕。故居的4层房间内陈列着莫扎特幼年时使用过的小提琴、羽管键琴和现代钢琴,还有莫扎特的亲笔信件等。

莫扎特广场

莫扎特广场(Mozart Square)坐落在萨尔茨堡老城区,莫扎特青铜雕像纪念碑矗立在广场中心,它于1842年9月5日由莫扎特的子孙们主持揭幕。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卡尔·奥古斯特一世(Ludwig Karl August I,1786—1868)是建立此广场的重要倡导人,他捐助了巨款,还捐赠了一个大理石底座(收藏在卡罗里诺·奥古斯坦博物馆)。

七、印象萨尔茨堡萨尔茨堡是一个精小且内容丰富的城市,为奥地利古巴洛克建筑胜地,宽阔的广场、古雅狭长的小街、神秘的小巷和充满中古特色、引人遐思的民居等,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僧侣山和萨尔茨河之间;一座座各具特色、历史久远的尖塔教堂和修道院,绿树成荫的园林和千姿百态的喷泉,将城市打扮得格外美丽。风光秀丽的阿尔卑斯山与丰富多彩的城市建筑浑然一体,被誉为世界最美丽的城市之一,被联合国列为世界人类文明保护区。

萨尔茨堡人口不多却名人辈出,在1756—1960年的200多年里,这里先后诞生了音乐天才莫扎特、被全世界传唱的《平安夜》词曲作者牧师约瑟夫·摩尔和音乐教师弗兰茨·格鲁伯、多普勒效应的发现者克里斯琴·多普勒、希腊国王奥托一世、法国学院派画家汉斯·马卡特、20世纪奥地利表现主义诗歌先驱(抒情诗人)格奥尔格·特拉克尔、德意志第三帝国空军司令兼帝国元帅赫尔曼·威廉·戈林、德意志第三帝国建筑总监阿尔贝特·施佩尔、奥地利著名音乐家、指挥家赫伯特·冯·卡拉扬以及奥地利一级方程式赛车车手罗兰德·拉特针博格等多位名扬世界的正反面人物。

奥地利是举世公认的音乐王国,萨尔茨堡是奥地利的音乐艺术中心,在世界音乐艺术领域占有重要地位。伟大的音乐家莫扎特、闻名世界的指挥家卡拉扬先后在这里诞生;好莱坞影片《音乐之声》在这里拍摄;全世界水准最高、最负盛名的音乐节庆——欧洲三大古典音乐节之一的萨尔茨堡音乐节一年一度在这里举办。一年四季,美妙乐声萦绕在整个城市的上空,萨尔茨堡成为了世界古典艺术爱好者的“圣地麦加”,是一座名副其实的音乐之城。

……

萨尔茨堡,一个莫扎特的名字让人们永远无法忘记;

萨尔茨堡,一位大师的指挥艺术形象被永远定格在人们心中;

萨尔茨堡,一首广为流传的圣诞颂歌《平安夜》为人们带去最真诚的祝福;

萨尔茨堡,一部影片《音乐之声》勾起了人们久久的回忆与寻觅!

永恒的萨尔茨堡,永远的“哆来咪”……

(注:本图文部分使用了网络图片,特此说明)

相关推荐